特性特征:
属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。生育期平均209.1天。苗期生长习性半直立,叶片深绿色,叶片长度长,叶片宽度中等;有裂片,裂片数量多;叶缘缺刻程度中等;叶柄长度长;主茎蜡粉少,主茎花青甙显色无或极弱;开花期中;花瓣相对位置侧叠;果身长度中等,果喙长度中等,角果姿态平伸;籽粒颜色黑褐色。株高200.87厘米,有效分枝数7.63个,单株有效角果数317.98个,每角粒数17.95粒,千粒重3.55克。食用油芥酸含量0.1%,硫苷含量21.50微摩尔/克,含油量42.96%。低感菌核病,抗病毒病,抗倒性较强。
产量表现:
第1生长周期亩产234.86千克,比对照南油12增产13.7%;第2生长周期亩产189.84千克,比对照蓉油18增产10.0%。
生产技术:
1、适时早播:长江上游地区和江西省育苗应在9月中、下旬播种,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:4,培育大壮苗,严格控制苗龄(30d),10月中、下旬移栽。冬油菜区直播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,春油菜区的青海和甘肃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,内蒙古、新疆4月中旬至5月中旬播种。
2、合理密植:在中等肥力水平条件下,育苗移栽的合理密度为9000株/亩左右;肥力较高时,每亩移栽8000株左右;直播可适当密植,内蒙古、新疆35000~50000株/亩,其它地区20,000~25,000株/亩)。
3、科学施肥:重施底肥,每亩施进口复合肥50 kg左右,硼肥1 kg左右;追施苗肥,移栽成活后,适时追施提苗肥,根据苗势每亩施尿素10 kg左右;注意必施硼肥,如果底肥没有施硼,应在苔期喷施硼肥(浓度为0.2%)。
4、防治病虫害:冬油菜区每亩可采用25%咪鲜胺乳油40~50 mL,或者40%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~150克,兑水40~50 kg喷施,防治菌核病;春油菜区苗期注意防治跳甲和茎象甲,角果期注意防治蚜虫。
适宜区域:
适宜在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、重庆、云南、贵州以及陕西汉中和安康秋播种植。
- 成果成熟度:可以量产
- 成熟度说明:可推广
- 预期交易方式:许可转让